付鹏: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与大宗商品配置
全球资本市场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今年,其实一直延续着一个比较弱的状态,尤其是全球的权益市场中那些互联网、创新技术为主导的板块,在这一次美联储的大幅度收缩、加息过程中,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因为一个低的利率环境对这些行业非常重要美尔雅。
全球资本市场从2018年开始,分子端相对转弱,鲍威尔接手美联储后,及时的通过降息稳定住了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疫情冲击到来,海外市场一方面用财政大规模刺激,另一方面,通过货币宽松去大规模兜底,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疫情之后,政策落地,金融市场也率先作出了反应美尔雅。
但是,随着海外全民免疫状态的实现,财政及货币刺激政策就需要着手退出,原因在于通胀,强财政和货币刺激使得全球的供需出现剧烈的矛盾,俄乌冲突又放大了这种矛盾,使得海外出现非常严重的通胀问题美尔雅。
因此,实际上,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财政、货币的双退出效应,货币影响更加明显,对市场的估值预期的冲击也更大美尔雅。但是从美国股市的走势来看,跌幅似乎不算很大,原因在于当政策退出时,美国的经济体现出了一定的韧性和强度,但这也导致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方面,美国市场上扣除估值类的、和经济相关的盈利类行业,如能源化工、生产、加工、零售表现强于信息技术,但也正因为这种韧性,使得美国通胀的回落速度较慢,这就导致另一个负面效应,即美联储的压力全面的转向到了控制通胀一侧。
经济越是表现出韧性,通胀回落速度就越慢,就越要加大幅度收紧货币,但同时也要小心翼翼寻求平衡,以保证这种收紧流动性的过程不以严重处罚经济为代价,争取达到软着陆美尔雅。
从市场的角度,到了明年,当利率加到5之后,美联储的行动可能会变得犹豫,即加息的边际会出现,但是不同于往常的固定思维,即加息的末端要交易降息,此轮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应做好接受加息的末端保持更长时间高利率的准备美尔雅。美联储可能的行动是,在加息到5之后,不再去大幅加息刺破通胀,而是保持高利率,靠美国的经济自身的发展去消除通胀,但基于目前美国经济的韧性,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漫长的,可能需要2-3个季度通胀才会慢慢回归。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预期加息边际已现,不会再有更高的利率了,但利率会保持在偏高的水平,流动性并不会迅速的改善,只能说最差的情况过去了美尔雅。只有在2-3个季度后,才应该开始交易美联储为应对经济放缓而潜在的下一轮小幅度降息周期。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明年的全球资产交易其实就明了了,例如美国的证券市场的交易主线会从利率抬升杀估值逐渐的转换成对经济的影响,即高估值板块在已经快速下跌后维持在低位,而强分子端板块可能会经历阴跌,直至为美联储腾出空间美尔雅。明年全球市场可能主要交易分子端放缓,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是比较缓慢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资产,如权益市场,包括香港的市场,去做分母交易,预期美联储下一轮降息迅速的提升估值,应该是不成立的,可能更多的还是要关注中国自身的分子端,即中国经济能否在海外总需求慢慢放缓的背景下,在1-2个季度内快速的恢复过来美尔雅。如果能够恢复,那么中国的资产、及和中国需求相关的商品、汇率都会有一个较强的支撑。
下面讨论中国的疫情后复苏,目前防疫政策已经明确转向,可带来需求曲线的快速恢复,债券收益率亦可以体现这一预期,在政策转向后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贴近2.9美尔雅。中国国内资产的价格在过去一年承受了双重打击,一方面是分子端的偏弱经济,此外就是分母端的美联储的利率抬升,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决定的全球资产的估值的锚。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分母端即美联储的压力已经接近边际,但不会立即松下来,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核心变量是分子端,即主要交易后续1-2个内季度内中国经济从低谷恢复,这种预期的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因此预计与中国需求相关的商品走势会强于其它商品。
展开全文
我们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恢复力度会有多强呢美尔雅?会恢复到何种程度呢?能够回到疫情之前吗?
如果以债券利率代表经济的恢复强度的话,我们是会停留在无疫情影响之前的3.1到3.4这个区间,还是会低于这个区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若低估经济的恢复程度,可能会提前离场,“少赚”,若高估经济恢复程度,则可能会出现追高损失美尔雅。外需的情况是较为确定,趋向于缓缓走弱,关键是居民端的消费、房地产以及政府投资这三大块,我们认为政府投资等这些板块未来可能更多的还是结构性的而非总量上的。内需在疫情转向后会首先恢复一轮,但恢复一轮之后,恐怕内需的强度很难达到疫情前的水平,原因也很简单直接,即国内疫情三年对于中国居民部门的冲击和影响是很大很大的。2020年武汉受到疫情冲击后,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但冲击消失,收益率即快速反弹至原来区间,因为这只是短期的冲击,对经济无实质性的影响,但到目前疫情已经持续了近3年,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实很难避免已经对经济造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可能已经伤及了“根”,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弥补回来。
投资环节,创新型领域的投资仍然由政府引导,其它领域的投资由于投资环境的问题,也只能是结构性增量,至于政府主导的财政投资,3年的疫情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政府不大规模货币化财政赤字的话,整个财政能够带来的投资也仅仅只是边际上的、零零星星的、结构上的增量,无法去驱动整个内部的大循环美尔雅。房地产方面,过去4-5年的时间里,房地产的预期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么现在短期内想要去扭转这种居民部门的预期是非常难的,即使房地产政策放开,居民部门能加杠杆或者能够购买的力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目前的情况仅是最差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但是后续的反弹高度、幅度,我认为是相对有限的,如果反映到债券市场上,乐观估计,可能我们能够触及到3.1到3.4的下限,也就是大概在3到3.1之间美尔雅。因此,可以做好总需求触底回升的准备,但是总需求很难出现像97-98年之后外需的强拉动,或08年金融危机之后居民部门加杠杆带来的很大幅度的、超出前高的有力反弹,力度是难以企及的,并且也不具备入世这样的机遇,和居民继续加杠杆的条件。
或
点击 【和讯期货公众号菜单栏期货开户】
即可享100元话费、投资大礼包等多重豪礼美尔雅!
来源:美尔雅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美尔雅。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评论